侯小勇 | 仁者行过 ——传教士的足迹三则
怀礼医院——福建古田县医院的滥觞
小引: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民主路17号的古田县医院,其建院历史可以追溯1891年,距今已有133年的悠久历史,是福建省百年名院之一。
1891年,美国美以美会在古田旧城的后垅头开设医院,始称男妇医馆,起初美以美会派美籍医生贵格里来管理院务。贵格里回国后,继任院长有苏雅各、班德光、邱永康、林天心、夏美琼、最后一任美籍院长为蒲天寿。
1895年,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医学博士的邱永康医生(1868-1930)来古田布道施医,接替班德光任怀礼医院院长,兼古田牧区连环布道司。
1916年,邱永康倡议再建教区,向美国信徒捐美金一万元,而本地教友也踊跃捐献数千元。在二保后街购置地块,横阔三十余丈,前建教堂一座,三年落成,钟楼高耸与吉祥塔相对峙,颇为壮观,名之为福音堂,美轮美奂,庄严成圣”,怀礼医院占地约30余亩,与学校、传教士寓所等共同构成了美以美会在古田的驻地。
1936年,古田怀礼医院美籍医生蒲天寿向万国麻风院募款,在古田白塔建麻风病医院。
1948年,为了纪念美以美会的会督怀礼于1877年来福建,成立正式年会。正式改名为“怀礼医院”。
1951年,医院由古田县人民政府接收,改名南平专区医院古田分院。1952年正式更名为“古田县医院”。
1958年,为支持国家“一五”计划,旧城淹没,县医院随城迁往新城民主路17号,就是现在所在的古田县医院。
1996年,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“爱婴医院”称号。1998年,经专家组的评审考核和省卫生厅的验收,医院被确认为“二级甲等医院”。
2011年底,在即将告别2011年,迎来崭新的2012年之际,古田县医院举行了隆重庆祝医院建院120周年暨综合业务大楼落成的盛事。
霍厚福——温州定理医院的首任院长
小引:霍厚福是温州偕我公会第一位医疗传教士,在出任定理医院的院长期间,培养了当地的李筱波等医疗助手,虽然因他离开而搁置的医学班级,但他在中国的医疗宣教却没有停止。
1868年4月11日,霍厚福(Alfred Hogg)出生于苏格兰金卡丁郡之劳伦斯卡,其父詹姆斯·霍格(James Hogg)是位面包师。在当地接受教育,后就读阿伯丁大学。
1889年,霍厚福获文学硕士,1892年获医学学士和外科硕士。在校期间,受“剑桥七杰”赴华传教故事激励,有志前往中国。
1892年3月,美国“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”发起人韦达到阿伯丁大学马里夏尔学院演讲,随即与其他十二位学生自愿加入其传教使团。医学专业毕业以后,到伦敦圣潘克勒斯医疗传教团为赴海外传教做准备,同时接受眼科、咽喉科特别培训。随后又赴皇家眼科医院从事近一年的临床助理工作。1893年秋苏慧廉回英休假,霍厚福受其感召决定前往温州,是年底离开英国前往中国。
1894年1月20日,霍厚福抵达温州,为温州偕我公会(后改循道公会)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,在城西教堂苏慧廉创办的诊所工作。
1895年,霍厚福的记录里写道:“在诊所的一年期间,就我所看到的,病人数量按照中国方式总计如下:新病人2750人,全部病例5006人。尽管如此,这并不包含全部的住院病人,这其中的许多病人每日,可以说几乎就是每日都在,他们住院的周期从两周到两月不等。同时以上数字也不包括相当一部分在医生家中就诊的病例,或在非门诊日就诊的病例,因为这些病例的确切记录并没有被保留下来。此外,还要增加海和德在他频繁去乡村的路程上接手的那些病人。”
1896年10月24日,霍厚福在日本横浜山手圣公会与在温州相识的鲍金花(Annie Bardsley)结婚。养有两子一女,长子邓肯(Duncan Bardsley Hogg)1897年9月4日生于温州,长女1899年1月4日也生于温州,次子1903年11月2日生于芝罘(今烟台)。
1897年2月17日,新建的医院在墨池坊正式开张,取名“定理医院”。建院经费是经阚斐迪牧师介绍了英国约翰·定理(John Dingley)捐献200英镑,在墨池坊购买地块,霍厚福医生的岳父也捐献的一笔钱,建造了女病房,能够收治12名男病人、10名女病人的病房,以及厨房、厕所、门房、小教堂等设施,霍厚福成为首任院长。
1901年4月霍厚福返回英国休假,1902年获阿伯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。1903年春,霍厚福随夫人加入内地会,并携全家重返中国,在芝罘(今烟台)传教。
1947年6月,霍厚福的妻子鲍金花在英国萨里郡之克里登(Croydon,Surrey)安息主怀,享年83岁。
1958年1月25日,霍厚福在英格兰肯特郡之唐桥井镇(Royal Tunbridge Wells,Kent)安息主怀,享年90岁。
公教医院——郑州市人民医院的滥觞
小引: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33号的郑州人民医院,创建于1912年,距今已有112年的悠久历史,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百年名院。
1904年,天主教梵蒂冈卡诺莎会河南省中部教区,意大利传教士贾师谊(Luigi Calza)主教等人来郑州传教,1906年,由贾神父在郑州慕霖路主持下建起来的天主堂落成。
1912年,贾师谊主教在天主教堂的旁边创设了“天主堂医院”,取名“郑州市中心教区慕霖路天主堂医院”,建院之初医院仅有两间平房、一医一护,设备简陋,药品很少,以治疗眼科疾病为主,因其为贫困群众免费治疗,被当地百姓称为“施药医院”,这就是郑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之始。
1912年底,作为医院配套设施的修女楼建成,专门供医院的护士住,因为护士是由教堂里的修女兼任的,所以那栋楼便被命名为修女楼。
1924年,医院进行扩建,增添一些设备,并于该年3月1日改名为“郑州天主教堂公教医院”,开设有内、外各科,设病床50张,病房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等。之后贾师谊相继在岗杜、敦睦路、漯河、襄县、许昌等地设立了分院。
1938年,教堂的主要建筑被日军战机炸毁,只剩下修女楼和其它的一些小房子。虽然一直想着重建教堂,但后来时局一直不稳,加上教会的资金也不够,所以一直也没有建起来。
1944年,贾师谊为了医院的发展而积劳成疾,在郑州安息主怀,享年65岁。安葬于登封嵩山天主教墓地。
1948年,医院病床发展到120张。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后,1953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,改为“郑州市公教医院”,后又改为“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”。
1965年,医院更名为“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”,“文革”期间,医院搬至荥阳,直至1973年才搬回郑州。此时,原公教医院的房屋已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占用。几经改扩建,原有建筑如今只剩下修女楼一座。
2007年,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搬出修女楼。随后,修女楼重归教堂所有,为维持教堂日常的运行开支,它被租出,经改造变成了“亿民宾馆”。
2012年4月10日,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西路81号2号院的郑州公教医院旧址(天主教堂修女楼),被公布为二七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2012年3月29日,郑州市人民医院(原天主教公教医院)为纪念建院100周年,周玉东院长、黄娟书记一行40多人到登封嵩山天主教墓地悼念已故医院创始人贾师宜主教,介绍了主教创院史,并和大家一起献了鲜花。